• 索引号: 11370100004189058A/2021-01149 组配分类: 部门计划及总结
  • 成文日期: 2021-01-10 发布日期: 2021-01-10
  • 发布机构: 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标题: 济南市卫生健康委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打算
  • 发文字号:
济南市卫生健康委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打算
信息来源: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

2020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康养济南”总体部署,化危为机、聚力攻坚,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卫生健康事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党建引领,全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召开党的建设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举办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宣讲会,培训460余人。全力配合市委巡察“回头看”,完成边巡边改问题2项、转办信访件3件。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梳理整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问题近1400余项。系统内50个党支部被评为过硬党支部,26人被市委表彰为出彩型干部。疫情期间,火线发展党员15人,受表彰省级及以上先进集体9个、先进个人31人。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开展漠视侵害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建立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联系会议制度,开展医药购销“正心行动”。组织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3部、现场警示教育3次。

(四)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纳入目标管理。严控“三公”经费,严格执行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有关规定。从严控制公务接待,严格落实公务车派车审批、使用管理规定,无公车私用现象。从严控制办公费、会议费等,将办公用品纳入内控系统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推行移动办公。年内创建国家、省、市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各1家。委机关被评为市级节约型机关单位。

二、着力攻坚,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一)担当疫情防控主责。总结提炼出疫情防控“一体系五机制”,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成果、机制成果和实践成果。仅用19天即成功阻断本地病例疫情,连续330天无本地病例新增,在副省级城市中保持时间最长。实现了确诊病例零死亡、院感事件零出现、社区传播零发生、境外输入零扩散、特殊场所零感染、复工复产零病例。全市核酸检测机构达90家,日检测能力达22.66万份,居全省首位,具备全员检测能力;在全国率先成立市核酸检测质控中心。15篇防控经验信息在国务院办公厅政务信息平台刊发。完成市“两会”、省旅游发展大会、全国糖酒会等重要会议活动和全市各类重大考试的疫情防控保障工作。

(二)聚力公卫攻坚。成立市委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传染病直报网,建立发热症候群监测网。公共卫生“六大中心”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市传染病医院新院区启用。疾控中心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实现区县全覆盖。市、区县疾控中心新招聘167人、聘任公共卫生首席专家16名。启动疾控机构绩效管理改革试点。全人群发热症候群监测系统获评全国新冠肺炎防控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最佳应用案例。

三、聚焦聚力,全力助推卫生健康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健康济南行动扎实开展。印发《关于推进健康济南行动的实施意见》,成立健康济南行动推进委员会,出台《健康济南行动(2020—2022年)》,制定15项健康济南行动三年计划,35项主要指标设定均优于国家和省定指标。全省率先建立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体系,新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1个。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创建为全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综合试点市。全省率先启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合理使用工作。强化卫生健康综合监督,监督覆盖率达99.76%,人均办案14.57件。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是省会城市中第四家。

(三)医疗服务体系持续健全。开工建设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市中医医院东院区、市三院医疗康养综合楼。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8个。市中心医院、市儿童医院分别创建为省级综合、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具备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全部建成胸痛中心,区县卒中中心建成率92.87%。创建省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21个,3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社区医院建设标准。制定全国首个临床营养诊断治疗规范。发布《济南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8个中心确定为第二批济南市临床医学中心。

(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成立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省率先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创建为全省唯一的智慧中医药服务试点市,搭建智慧中医诊疗和智慧中药服务平台。市政府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启动15项合作项目。评选出市级重点专科20个、指导老师20名和传承人40名。中医诊所备案管理经验做法在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简报刊发。

(五)重点人群服务保障有力落实。全省率先制定托育机构卫生评价标准和备案管理指南,并完成托育机构备案23家,居全省首位。全市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粗算死亡率分别降至4.96/10万、1.63‰和2.23‰,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农村和城市低保适龄妇女“两癌”检查民生实事提前超额完成。“互联网”+高危妊娠管理入选全国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健康扶贫工作圆满收官,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轻医药负担1.98亿元。计生奖扶、老龄等政策全面落实,全年为31.86万计生家庭发放各类奖扶资金近4.5亿元,为16.4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2.7亿元。

(六)医养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牵头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工作专班。签约自贸区国际医疗科技园等项目20个,到位资金24.16亿元。与省卫生健康委、山东大学共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推动北方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主数据中心试运行。树兰(济南)国际医院开工建设。

2020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康养济南”建设需加力,医疗资源配置有待优化,疾控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卫生监督改革亟待提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还需加快,距离群众的期待和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拿出切实措施,加快推进解决。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将紧紧围绕“康养济南”建设破题起势,持续推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产业发展双线作战,有力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一是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组织好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紧急使用工作。强化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部署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信息平台。提速公共卫生“六大中心”、区县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深化市疾控中心绩效管理体制改革。二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制定《济南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21—2025年)》《济南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1—2025年)》。加快市中心医院(东院区)、中医医院东院区、三院医疗康养综合楼等项目建设。新建、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家。加快建设“一纵三横五功能”健康济南共建共享信息平台。三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公立医院多考合一考核机制。推动省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综合试点市建设,三级、二级和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品规和金额使用比例较省标准再提高10%。建成市级智慧卫监平台。四是推进“康养济南”建设。完善康养济南建设任务、指标体系、责任分工、考核机制,牵头组织实施。开展第六批健康“细胞”工程建设,打造一批健康示范街道。扎实推进健康济南十五项行动,积极争创国家“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城市”。五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召开全市中医药大会,承办第三届世界中医药科技大会,举办扁鹊文化节。制定《济南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3)》。建成省级重点专科4-6个、市级精品专科20个,打造品牌国医堂(中医馆)30个。六是做好重点群体健康保障。开展婚前、孕前检查,实施免费无创DNA产前筛查,提高出生缺陷防治水平。推进省级安宁疗护试点市建设。在全市打造一批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托育机构示范点。七是提速医疗康养产业发展。推动出台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生态、临床试验奖励等系列扶持措施。加快推进树兰(济南)国际医院、济南国际医疗科技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组织行业会展交流活动,搭建项目招引平台。


  • 上一篇:
  •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