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疾病控制 > 济南疾病预报


济南市2023年12月疾病预报

文章来源: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23-12-01 16:32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十二月节气有大雪和冬至,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济南市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要及时增添衣物,注意流行性感冒、支原体肺炎、手足口、猩红热、诺如病毒胃肠炎等传染病的预防。天气寒冷采用燃煤取暖的用户,还需谨防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一般通过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间接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该病是冬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的特征。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流涕、咳嗽等症状。流感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能会发生暴发疫情。

预防措施

▶ 加强个人防护,在流感高发的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外出时可佩戴口罩进行个人防护。

▶ 勤洗手,做好手卫生也有助于预防流感通过接触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

▶ 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注意营养的均衡。

▶ 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都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

▶ 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是接种疫苗。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流感的感染发病率,降低重症发生的风险。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该病多发生在秋冬季,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一些重症病例可能会发展为肺炎。该病易在相对封闭且人群密集的小范围环境中发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发病人群为年龄在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该病具有自限性,多数轻症患者不经治疗可自愈。早期使用抗生素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预防措施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勤洗手,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洗手液等配合流动水至少洗20秒。

▶ 外出时避免长时间逗留于相对封闭、人员密集的地方。

▶ 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 避免熬夜,合理膳食,适时进行户外运动,提高免疫力。

▶ 尽可能减少吸烟及被动吸烟,因为受损的肺部更容易被感染。

手足口病

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为发热,溃疡,手脚、口腔内有疱疹等皮肤症状,还可能会有轻微厌食、咳嗽等症状发生。少数患者会有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个别重症病例进展迅速,可导致临床死亡。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在北方地区夏秋高发,但有逐渐提前的趋势。该病主要通过唾液及粪便传播,6月龄到5岁儿童易感染。

预防措施

▶ 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及时洗手,居家保持通风良好。

▶ 加强个人防护,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传染。

▶ 给孩子多喝开水,多晒太阳,多运动,补充营养,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 多吃熟食,少吃生冷刺激寒凉的食物。

▶ 如有发热、溃疡、口腔内有疱疹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免传给他人。

猩红热

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皮疹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出现“杨梅舌”(舌质红、舌乳头红肿呈杨梅状),可出现关节、肾脏变态反应并发症。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冬春季常见,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5-15岁儿童。

预防措施

▶ 要加强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的晨午检,发现病人及时去医院诊治。

▶ 托幼机构、学校和家庭应注意做好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 室内物品如吃饭的餐具、玩具、地板、墙壁等要定期消毒。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肘部遮住口鼻。

▶ 儿童要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诺如病毒胃肠炎

诺如病毒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疾病。诺如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样,人群普遍易感。冬春季是诺如病毒胃肠炎高发季,人口集中的集体场所是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聚集性疫情高发场所。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患者症状持续2~3天后恢复,极少数病例可能会发生重症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接触污物后要及时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 注意饮食卫生,外出就餐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厅,食用熟食,生吃瓜果要洗净,肉、蛋、鱼类海产品必须煮熟后再吃。

▶ 注意饮水卫生,尽量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自来水。

▶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衣服、被褥要勤换洗。

▶ 如有上述恶心、腹泻等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医,主动隔离,避免传染他人。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泛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的中毒。中毒机制是无色、无味、无刺激的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和作用丧失,造成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为主的多脏器病变,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多发于冬季,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一旦发生中毒,应立即将患者脱离中毒现场,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同时拨打120电话紧急送医院救治。

预防措施

▶ 避免在密闭空间内使用煤气或者燃烧煤炭取暖,使用时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定期维护煤气管道,防止煤气管道泄漏。可以安装一氧化碳报警装置,浓度过高时可以及时报警。

▶ 使用燃气灶要定期检查灶具胶管是否牢固,如有老化及时更换,使用完毕后,煤气总阀门一定要关好。

▶ 使用合格的燃气热水器,请专业人员定期检查线路和阀门,防止发生故障。

▶ 车辆停放在车库、地下室,不要长时间发动车辆或待在车内开空调睡觉。

▶ 室内吃火锅用木炭或煤气时,一定要开窗通风,避免中毒。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