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预防保健


康复知识早知道,这些误区要避免

文章来源: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24-02-29 08:51

康复医学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更具体地说,康复医学是为了康复的目的对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和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医学学科。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已把预防、医疗、康复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体。我国康复医学比西方欧美国家起步晚、发展慢,近20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发展才进入到快车道,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认识误区。

误区一:康复就是揉揉腿,捏捏脚,对治疗无足轻重。

正确认识:专业的康复医师通过专业的治疗手法配合康复设备,使受损的神经、肌肉、韧带全部或部分恢复功能,是目前临床治疗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治疗方法。

误区二:所有人群都可以康复,所有人群也都可以不做康复。

正确认识:康复治疗并非针对所有人群,康复治疗主要针对感觉、运动、高级认知功能受损人群,由康复师对患者受损功能进行专业的评定后,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并进行评估-治疗-再评估-调整治疗的闭环治疗模式。

误区三:脑血管病康复,早晚治疗都一样,时间无所谓。

正确认识: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我国脑血管病治疗指南明确指出,脑血管病的康复应从患者病情略稳定后尽早开始,一般建议发病48小时后即可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效果在发病1月内非常明显,在1-3个月内较为明显,在3-6个月内仍有效。

误区四:心脏病人运动会增加死亡风险,尤其是心梗、冠脉搭桥术后、心衰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不须心脏康复。

正确认识:心脏病人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非但不会增加风险,反而会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消除患者心理焦虑,让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心脏康复包括五大处方,即:药物处方、运动处方、心理处方、营养处方、戒烟。心脏康复包括定期规范药物治疗,通过合理运动等全方位康复治疗,科学干预患者生活,让心脏病人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