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4年12月13日,一场12345热线分析研讨交流会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召开。院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悉数到场,聚焦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进行深入交流,这也是该院持续注重医疗技术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的体现。 过去一年,济南市五院再推系列人文关怀、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举措,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打造有温度的医院,努力当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守护者。 舒心:创新服务模式助力便捷就医 “多亏市五院的社区医生,上门服务还给预留床位,给我老伴儿解决了大问题。”家住济南槐荫区闫千户小区的陈大爷说。陈大爷说的这一服务,是医院在“党建品管圈”项目创建过程中,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难点推出的“医路先锋,医路为民”社区家庭医生陪诊服务。该服务以其人性化、专业化的特点,为老年人、残疾人及特殊群体就医提供了便利。 惠民便民,体现在每一个暖心举措上。2024年,医院开展群众就医不便利及急难愁盼问题整治。在济南市级医院率先应用“预住院”模式,患者减少了住院时间,提升了住院体验感,医院的效率也提高了,更多患者享受到了高质量的住院服务。截至2024年11月底,床旁入院办理率63.22%,床旁出院结算率55.15%,医保诊间结算率升至62 %,完成“互联网+护理服务”280余次,出院计划项目完成 485 例。 门诊看病不用再“等等等”,在济南市五院也成为现实。去年以来,医院开展潮汐式门诊,出诊率由91.38%提升至99.69%,准时开诊率由66.52%提升至95.81%。优化预约挂号平台,应用6种挂号模式,并预留5%的现场号源。推行预问诊服务,总预约率84.94%,较前一年同期增长69.16%。 去年重阳节之际,医院顺利完成槐荫区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暨“心电一张网”项目签约,为2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心电诊断和管理服务。在医院社区试点运行人脸识别就诊系统,开设咖啡馆,改造升级24台就医自助设备……智慧医疗服务和贴心就医环境提升了患者就医便捷度和体验感。 暖心:一系列锦旗背后彰显医者担当 近日,一面来自济南市中区党家街道党东村的锦旗被送到济南市五院,医院党委书记安健、中医科主任王巍代表医院和科室接收了这面锦旗。此前,医院组织医护人员多次深入党家街道党东村开展免费义诊活动,凭借真诚服务与精湛医术帮扶村民,赢得广泛好评。接过锦旗,安健感受到了村民们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他表示医院将持续开展相关义诊活动,为辖区百姓的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当天,大家在医院内科楼前合影留念,锦旗上“爱心天使 医德高尚”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CCU是个封闭的环境,这里的护理团队更是患者与病魔抗争中的亲密战友和贴心守护者。”去年7月,63岁的王先生因反复心绞痛并合并心衰、肺部感染、肋骨骨折入住CCU病房。护理团队24小时不间断守护,不仅关注他的身体状况,还时刻关心他的心理状态。在团队的悉心照料下,王先生的身体逐渐恢复,内心的阴霾也被驱散,出院时他向医护人员赠送了锦旗。同月,仅心内一科医护团队就获赠2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 双向奔赴的医患情也在对口协作医院上演。2024年12月13日,重庆市武隆区中医院康复医学科迎来了一幕温馨而感人的场景。一位怀抱9个多月大患儿的家属,手持一面写有“鲁渝协作传真情 医德高尚暖人心”的锦旗,专程前来向在此坐诊的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王冠远医生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这不仅是对王冠远医术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中医传统疗法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独特优势的生动诠释和鲁渝两地医疗协作成果的赞扬。 医者担当,除了展现在援外和工作岗位上,也体现在日常的每一次伸手救助中。去年10月30日傍晚,医院老年医学科实习护士高靖媛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救助了一名年过七被电动车撞倒地老人。老人被撞后腰部无法活动,凭借在医院学习到的老年人摔倒应急知识,高靖媛一边安抚老人,一边仔细检查其身体其他部位是否受伤。为了老人的安全,她迅速联系老人家属,并用自己的身体为老人做支撑,将老人的头部枕在自己身上。直到救护车赶到,高靖媛才安心离开。老人家属专门找到她表示感谢,而她却说“其实也没有什么,我只是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 放心:不断实现技术设备新“突破” 持续提升诊疗能力,医院去年迎来了一系列“首个”“第一”。市五院神经外科团队在副院长杨光诚的带领下,在DSA引导下精准实施脑膜动脉栓塞术联合钻孔引流术,这是市五院复合手术室启用完成的首例杂交手术。心内一科心血管介入团队在于安忠主任带领下应用冠脉旋磨联合冲击波球囊成功进行了极重度冠脉钙化伴迂曲病变介入手术,完成了血运重建,为患者解决了“心头”大患。心内二科电生理团队李贵才主任带领邱乃艳医师和刘军医师为一名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成功实施了济南市市级医院首例FARAPULSE系列脉冲电场消融手术(PFA)。医院骨二科成功开展济南市级医院首例3D打印踝关节置换术,为一名受右踝创伤性关节炎困扰了8年的男性患者解除了病痛。 医疗救治水平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去年,济南市五院引进了飞利浦Ingenia Elition 3.0T超高端磁共振等先进仪器设备,在市级医院率先开展24小时磁共振检查服务;启用了复合手术室并完成了首例杂交手术,医学影像科心脏磁共振检查新技术填补医院技术空白。仅去年下半年,医院就完成了院级首例根治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首例经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冠脉CTO病变、首例超声引导下使用“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术等多台手术,实现多项技术突破。 大孔径CT导航手术室自启用以来,已接受了超过300台微创手术,目前在该平台开展的手术从最初的骨科已经拓展到了疼痛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等多学科,CT定位微创手术以其精准、微创、安全、个性化等显著优势,赢得了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甚至有外地患者慕名来院治疗并成功手术。 对医疗技术创新的不断追求离不开医院的重视和推动。去年一年,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4项,完成相关疾病患者诊疗1783例次;帕金森手术(DBS)完成251台。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是技术提升的最终目的。院长戴炳光表示,医院将持续加大对新技术、新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医务人员积极投身创新实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在医疗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安心:完善体系关怀患者全生命周期 年住院病人增加34%,其中超过半数是65岁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作为济南市老年病医院,济南市五院对老年相关疾病的探索从未停止。作为济南市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定点医疗机构,医院积极推进建立完善了市、区(县)、街道(镇)三级老年痴呆防治体系。多次组织片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项目培训和免费筛查。截至去年11月底,已完成80.4万60岁以上老人初筛,将筛查结果录入济南市老龄健康和医养结合管理系统。根据老年痴呆高危人群的认知功能状况及评估结果,采用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方法,对老年人进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通过一系列普惠、规范的干预和治疗,延缓疾病的进展,减轻患者的痛苦。 为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医院开展“千万助老”优惠工程,每年提供200万元的诊疗优惠,保障并支持老年痴呆项目的落地,连续五年共投入1000万元。对于符合诊断标准的老人,给予免费颅脑核磁检查、阿尔兹海默症2项检测并建立痴呆患者生物样本库,用于后续治疗管理;对于有额外检查需求的患者,医院将给予绿色通道管理,协助尽快完成各项所需检查。 针对老年患者日渐增加的医养结合需求,近年来,医院先后与数十家民办养老和护理机构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为机构的老年人设立救治绿色通道,确保老人获得及时、必要的诊治。同时,制定了详尽且明确的双向转诊标准与流程,根据老年患者病情需要,合理分配至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走进济南市五院北院区康养中心,干净整洁的病区,安静温馨的环境,马上就让人有了家的感觉。医护人员忙碌有序,温暖的笑容挂在脸上,各医疗区内老年患者可享受科学诊疗和舒适化服务。 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给予患者最科学的治疗、最深切的帮助、最贴心的关怀和安慰,如今的济南市五院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切实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人文医院建设让健康之路更有温度。(本文刊登于1月11日山东商报头版导读+09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