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9058A/2025-00018 组配分类: 专家解读
- 成文日期: 2025-01-20 发布日期: 2025-01-20
- 发布机构: 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标题: 专家解读:市疾控中心党委委员王加坤解读《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7部门关于印发济南市疟疾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
- 发文字号:
王加坤,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预防医学专业,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委员、三级主任医师。山东省传染病疫情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公共卫生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山东省转化医学学会医防融合分会主任委员,山东预防医学会卫生统计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委员,济南市医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公共卫生和非典、H1N1流感、H7N9流感、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一、什么是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发疟子”,主要是通过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而感染所引起的传染病。疟疾现症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是传染源。能感染人体的疟原虫有五种: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疟原虫在人体可寄生于红细胞内或肝细胞内。
虽然我市已于2017年实现消除疟疾目标,但目前疟疾仍然在非洲、东南亚等国家流行。赴非洲、东南亚等国家进行商务活动和务工、旅游的人员,容易感染疟原虫而发病。2024年我市年报告疟疾病例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48.72%,个别病例因未及时就医、延误治疗而危及生命。
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呈周期性发作。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
医生应主动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对疑似疟疾患者及时开具疟原虫检测单,按照《疟疾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疟疾患者根据《抗疟药使用规范》以及感染的疟原虫虫种及其对抗疟药的敏感性和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秉着安全、有效、合理、规范的原则,及时实施医治。
二、预防疟疾的措施有哪些?
预防疟疾的最佳方法是防止蚊虫叮咬。前往非洲、东南亚等国家的人员在户外活动时应着长袖衣裤,涂抹驱虫剂;睡觉时应使用蚊帐,关好纱门、纱窗;室内用蚊香熏蚊或灭蚊药喷洒。在当地或者返回国内后,如果出现发冷、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境外旅居史,以便进行疟疾筛查。
三、土源性和食源性寄生病有哪些?如何进行预防?
土源性和食源性寄生病的感染途径是哪些?一般人容易被感染吗?怎么预防?
土源性寄生虫病指由那些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主要指土壤)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的寄生虫引起的疾病。这类寄生虫主要包括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主要是因摄入含有虫卵的不净饮水、食物等而经口感染,少数可通过“肛门-手-口”途径直接感染,或经皮肤接触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通过摄食含有寄生虫或其幼虫的未煮熟或未充分煮熟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常见的有肝吸虫、肺吸虫、姜片吸虫、带绦虫,主要是因食用含有感染性幼虫的肉类、水产品等食物而感染。
虽然我市土源性线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部分地区群众受饭前便后不洗手、喝生水、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施肥等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然较高;部分地区群众生吃半生吃水产品的饮食方式流行,造成肝吸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对群众健康产生了威胁。
预防土源性和食源性寄生虫病,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蔬菜先洗净;不喝生水;不赤脚下地劳动,不赤手接不食用未熟的鱼、虾、蟹、螺、肉类等。
四、如何提高疟疾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效果?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重点寄生虫病防治效果。
一是强化筛查监测。通过监测点主动检测、医疗机构门诊检测、健康体检等多种途径,早期发现寄生虫感染者,及时控制传染源。
二是提升诊疗能力。加强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推进市级寄生虫病诊断实验室认证,有效提高全市寄生虫病诊断和重症病例救治水平。
三是开展科普宣传。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针对重点人群广泛宣传寄生虫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