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4年,市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济南市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全面完成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项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医疗废物处置情况。济南市参与医疗废物处置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8694家,其中医院44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444家,卫生院52家,门诊部、诊所、村卫生室、医务室7645家,急救中心1家,采供血机构4家、妇幼保健院14家、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7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家、其他类别81家。以上医疗机构均与济南腾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或济南海纳危险废物治理有限公司签订医疗废物处置协议或与当地卫生院签订转运协议,并签订可回收物合同。成立了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任务。 (二)开展放射诊疗情况。全市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共有675家,其中17家开展核医学诊疗工作,全市共有非医用辐射单位154家,放射工作人员5127人(单位数和人员数动态变化中)。全市共有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14家,放射卫生职业健康检查机构7家。 二、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管行业必管环保”,将部门承担的环保任务纳入全市卫生健康事业总体规划、明确各级“一把手”的主要领导责任、班子副职的分管领导责任、职能处室的直接监管责任、工作人员的具体执行责任,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加强对卫生健康系统环保工作的统筹管理,将环保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绩效测评负面清单,确保环保工作与卫生健康核心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构建了从严从实抓环保的良好格局。 (二)加强制度建设。会同生态环保等部门制定下发《健康济南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应急预案》《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快完善全市医疗废物集中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建设的通知》《济南市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医疗机构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玻璃)输液瓶(袋)集中回收处置的通知》《济南市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方案》等文件10余件,提升了生态环保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三)加强执法检查。一是动员培训与送法上门。举办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线上培训班,培训市级发证的社会办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及院感、医废相关负责人共计700余人。在日常工作中坚持送法上门,对各级医疗机构进行实地指导,手把手教学。二是加强执法监督检查。根据《2024年卫生监督执法“蓝盾行动”方案》确定的分工对辖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截止12月底,共检查参与医疗废物处置单位7742家,立案418起,罚款196400元。承担放射卫生双随机任务130件,立案28件,罚款0.88万元,完结率、完成率均为100%。三是强化“智慧卫监”。积极打造“智慧卫监”监管,探索“互联网+监管”新领域,对辖区所有医疗废物暂存点安装在线监控系统,通过“智慧卫监”监控信息系统对各单位实施24小时在线监控,对规范医疗废物处置起到积极作用。 三、存在问题 (一)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有待加强。我市目前仅有两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随着医疗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存量医疗机构数目增加,集中处置单位处理能力显著不足,医疗废物收集不及时,造成部分医疗机构有医疗废物堆积现象,易造成环境污染和院内感染隐患。 (二)基层医疗废物处置有待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由于日就诊量少,产生医疗废物较少,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和容器成本较高,出于成本核算等原因,部分医疗机构医疗废物不能做到日产日清,甚至存在不使用专用容器盛装医疗废物的情况。 四、下一步工作 (一)充实监督员队伍,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壮大监督执法队伍,把执法人员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现场模拟办案执法,现场上门手把手带教执法活动,提高执法人员业务能力,以适应监督工作的需要。 (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根据我市医疗市场发展现状,适时调整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设置规划,提高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降低污染隐患。 (三)规范医疗市场,提高从业人员素养和行业自律水平。加强对医疗机构内相关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形成行业自律。 (四)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生态环境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权益。 (五)加强宣传和培训。继续开展执法加普法、送法上门等行动,加强对被监督管理对象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与培训,切实提高相关责任人法律意识和放射防护知识、职业病防治知识。
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1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