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是中国蛇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象征智慧与生命力,但有一种与“蛇”相关的疾病却常令人苦不堪言——民间俗称“蛇串疮”“缠腰龙”,医学上称为带状疱疹。这种疾病发作时,皮肤上会出现成簇水疱,伴有剧烈疼痛,仿佛毒蛇缠身。值此蛇年之际,我们不妨深入了解如何科学预防这一“蛇年隐患”。 一、认识“蛇串疮”:潜伏的病毒为何突然爆发? 带状疱疹的“元凶”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许多人童年感染此病毒后会患水痘,痊愈后病毒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神经节中。当人体免疫力下降(如熬夜、着急上火压力大、休息不好劳累、年老体弱等),病毒便伺机“复活”,沿神经纤维扩散至皮肤,引发带状疱疹。 典型症状:单侧身体(胸背、腰腹、头面部)出现带状红斑、簇集水疱;针刺样、烧灼样疼痛,可能持续数月(后遗神经痛);部分患者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二、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1. 50岁以上中老年人:免疫力自然衰退,发病率显著上升 2. 慢性病患者:糖尿病、肿瘤、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风险更高 3. 长期压力大、熬夜者:免疫系统功能易紊乱 4. 水痘病史人群:病毒已潜伏体内,伺机而动 三、预防胜于治疗:四招远离“蛇串疮” 1. 提升免疫力:筑牢身体防线 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柑橘、猕猴桃)、优质蛋白(鱼、蛋、豆制品)的食物; 适度运动: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增强抗病能力。 2. 接种疫苗:最直接的防护盾牌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接种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有效率超90%。建议以下人群接种: 50岁及以上健康成年人; 曾患带状疱疹者(预防复发); 慢性病患者(咨询医生后评估)。 3. 情志调养:减压防“伏邪”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长期焦虑、抑郁易致肝气郁结,诱发伏邪。可通过冥想、八段锦、社交活动等方式舒缓情绪。 4. 避免诱因:细节决定成败 季节交替时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皮肤外伤后及时消毒,防止病毒激活; 避免过度饮酒、暴饮暴食等损伤免疫力的行为。 四、不幸中招怎么办?牢记“黄金72小时” 若出现疑似症状(如局部刺痛、皮肤敏感),务必在发病72小时内就医。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如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溴夫定等)可缩短病程、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中西医结合治疗(如中药汤剂、针灸、红光疗法、中频治疗、威伐光治疗等)也能有效缓解疼痛。 五、结语 蛇年话健康,防“蛇”需有方。带状疱疹虽非致命疾病,但其疼痛可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通过科学预防、及时干预,我们完全可以避免这条“疼痛之蛇”的纠缠。新的一年,愿您提升健康意识,拥抱无“痛”生活! 小贴士:本病有一定传染性,若家中有患者,避免接触其疱液,孕妇、儿童等免疫力低下者需特别注意防护,保持室内通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