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9058A/2025-00414 组配分类: 专家解读
- 成文日期: 2025-06-20 发布日期: 2025-06-20
- 发布机构: 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标题: 专家解读:济南市工程咨询院产业发展研究部主任郝兆印解读《济南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5—2035年)》
- 发文字号:
专家介绍:郝兆印,男,济南市工程咨询院产业发展研究部主任,正高级经济师。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研究工作,累计主持和参与了220余项规划编制和课题研究,研究成果4次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2次荣获省政府优秀调研成果奖,6次荣获省发展改革委优秀研究成果奖,曾获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先进个人”“济南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近日我们请到济南市工程咨询院产业发展部主任郝兆印就《济南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5—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问:《规划》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根据《济南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暨“十大行动”实施方案》和《济南市市级空间类专项规划编制目录清单》(济自然规划发〔2022〕22号)有关要求,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规划》是落实《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重要空间类专项规划,建立起医疗卫生设施配置的标准体系,预留了医疗卫生用地,同时传导至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对详细规划中各类医疗卫生设施配套及用途管制的整体统筹。
问:《规划》对于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均衡布局的路径是什么?
《规划》坚持优化结构、盘活存量、均衡布局的原则,调整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合理确定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规模、功能和布局,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衔接互补、优质高效的省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按照“主城控、区县扶”“综合控、专科扶”“总量控、转型扶”的思路,支持优质医疗资源向薄弱区县疏解,支持老年康复、精神、儿科等短缺床位资源配置供给,支持综合医疗机构转型发展。同时,控制公立医院单体规模和院区数目,优化区县(功能区)床位资源分布,引导规范民营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整体布局。
问:《规划》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规划》以人民群众卫生健康需求为引领,立足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生活圈理念、疾病谱变化等,整合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资源,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形成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围绕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标准要求综合确定医疗卫生设施配置标准和建设标准,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明确了更具针对性的差异化指标;对于医养结合机构,引导设施兼容设置。
(二)《规划》具有一定的弹性适应能力
《规划》分类型、分时序对医疗卫生设施进行空间布局引导,明确了近期独立占用医疗卫生用地项目的位置和用地规模等;允许远期独立占用医疗卫生用地项目的位置和界线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作合理调整,但规模需保持不减少;镇街级以下设施结合人口规模及各区县(功能区)建设用地情况按生活圈单元进行总体控制。
《规划》全面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经验教训,在整体布局、建设时序等方面,充分满足未来医疗防疫、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对国土空间规划的需要,形成“监测哨点医院—发热门诊—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应急服务点规划体系。
(三)构建“社区健康生活圈”,突出社区“健康守门人”定位
《规划》注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配置,提出了到2035年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15分钟覆盖率达到100%的目标。按照15分钟生活圈理念,合理规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布局,同时加强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规划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补齐建设短板,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就近就便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卫生健康服务。